资讯真假难辨,培养下一代媒体素养刻不容缓

2016-12-16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德国时,在一个跟德国总理默克尔同场的记者会上提及现时在社交媒体及其他网上平台上充斥着的假新闻。 他说:「如果我们不认真看待事实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如果我们分辨不到严肃的辩论及政治宣传,那么我们便会遇上麻烦。」(If we are not serious about facts and what's true and what's not, if we can't discriminate between serious arguments and propaganda, then we have problems.)他更指出,任由假新闻充斥,民主制度也会随时崩溃。

  自从互联网出现,除了使我们在获取新闻及资讯的方式与从前大有不同外,互联网的发达也让「媒体」的角色身份也出现了转变。在传统意义上媒体是一种讯息传递的工具,它可以是电视、电台、报章等等。这些都是单向的讯息传递,观众、读者等媒体受众因此也都是单向地、被动地接受讯息的。但当互联网踏入了Web 2.0的年代,媒体受众不单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权选取有用资讯,而且更可以成为发放资讯的人,扮演着若干的媒体角色(如透过网志、网台、以至视象来发放讯息)。 本来,互联网应是言论自由更实在表现的空间,但要这个空间能发挥正面的作用,就要有赖网民的自律及负责。 奥巴马说:「不要忘记,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太多虚假讯息,这些讯息都包装得很好,当你通过Facebook主页或者电视看到这些内容时,它们看起来跟其他消息完全一样。」[注1] 本届美国总统大选,就有评论指出,在Facebook上横行的假新闻,要为特朗普当选总统负上一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互联网上的假新闻,已被视为威胁到现实社会正常运作的问题。

  不单在美国,香港也有同样的危机。 近年,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内容农场(content farm)」,这些网站会假扮新闻网站,除了抄袭其他网站的内容外,更会胡乱推砌内容,并利用一些哗众取宠的标题来吸引网民,令大家在社交网站上不断「分享」、「点赞」。 当中曾经有一篇「报导」指出「新移民综援妇,月仅一万三千多元度日」,不少人信以为真,在Facebook疯传,并录得过百万的点击。很多人在自己的Facebook上狠批「新移民呃综援」,加剧了对新移民的仇视。 后来这篇「报导」被揭穿造假,但不少人已对该文章的内容深信不疑,令一种本来不应该存在的仇恨也在社会形成。

  假新闻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令传统媒体也受害。 现时主要的传统媒体都有网上媒体的部门,而「即时新闻」更是各媒体争夺网民浏览的利器。由于此类新闻的「即时」性质,编采人员不可能投入太多时间对报导的内容作出准确的核实,有些时候只好未经严格把关便上载至网站。 前阵子,Facebook上广传一个声称是美国太空总署国际太空站的太空直播,就连传统媒体的网站及社交网站也作出报导并且将相关「直播」影像嵌入贴文当中。 然而,不久之后,太空总署便已否认曾在该网站进行直播。该网站其实是盗用了太空总署的片段,并剪辑假扮直播以吸引网民观看。 事实上,在被揭穿作假后,该网站很快便将影片下架,而曾作出报导的媒体也只好承认错误,撤回报导。

  一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W. James Potter(2016)所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已填塞了媒体资讯,数量之多已超越了大家所想像,而且讯息量亦以几何级数增长。如何在众多的资讯当中分辨真假,将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大挑战, 因此,从小教导下一代媒体素养就变得非常重要。 什么是「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 现时一般都会采用美国民间组织「媒体素养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的定义,他们认为「媒体素养是二十世纪的教育理念。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媒体形式不拘——由印刷到影视到电脑网络,来获取、分析、估量、创造讯息。 媒体素养建立了人们对媒体角色的理解,同时也是民主社会的公民赖以问询与自我表达的必要能力。」[注2] 媒体素养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一种可放在不同学科当中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藉由不同的学科学习,得到媒体素养的培育,从而让他们掌握怎样在浩瀚无边的资讯世界,分辨真伪,并让资讯可为己所用。

  虽然前教育统筹局早于2005年已发表了「香港学生资讯素养架构」,详细提出我们的年轻一代要如何成为一个具备「资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人;教育局在2015年8月发表的「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报告」,当中也曾提及「学生必须重点加强其数码素养」,可是上述文件提及的,都主要与培养学生的资讯科技能力(ICT skills)有关,故此多是着墨于技术层面,而较少聚焦于思维层面。

  在今天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都不能避免要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例如小学常见的「专题研习」(project learning)、中学通识教育科的「独立专题探究」(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等,他们都会在网上搜寻资料来建构自己的学习成果,但在辨别资料真伪的能力上,现时我们的同学仍然有所不足,结果学习成果往往打了折扣。更甚的,是担心他们会被不实的资讯扭曲了对某事某物的认知与了解。

  当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加要认知按下Like与Share的一刻,其实影响力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想像。网上的「回声效应」(echo chamber)会令他们一旦遇到错误的认知,会渐渐误以为是真实,上面曾提及的「新移民呃综援」假新闻便是一例。

  因此,我们应当思考,怎样给我们的学生自小培养对于媒体的触觉,省察我们如何接收资讯,判辨真伪,并在这样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站稳阵脚。

 

[注1] 见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6/nov/17/barack-obama-fake-news-facebook-social-media,英文原文:Because in an age where there’s so much active misinformation, and it’s packaged very well and it looks the same when you see it on a Facebook page or you turn on your television.

[注2]见http://medialit.org/site-overview-whats-where-and-how-find-it,英文原文:Media Literacy is a 21st century approach to education. It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access, analyze, evaluate, create and participate with messages in a variety of forms — from print to video to the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buil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media in society as well as essential skills of inquiry and self-expression necessary for citizens of a democracy.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拒绝废话的自由

傅景华
2015-05-02